榫卯活性传承巡展首站在京举办
发布日期:2019年02月13日
榫卯活性传承巡展首站在京举办(央广网记者 刘天思 摄)
央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(记者刘天思)2019年1月6日,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,海淀区委宣传部和北方工业大学共同主办,科学技术馆,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,海淀区非物质遗产办承办的“枘凿万端——榫卯活性传承艺术研究(北京站)特展”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四展厅正式揭幕。
展览首站展区面积达500平方米,内容包括“回望传统”和“当代传承”两大展区,分别呈现了榫卯的历史发展脉络,以及传统家具工匠与当代家具工匠间跨时空的对话。展品包括古代建筑榫卯构件、家具榫卯构件、传统榫卯制作工具、当代榫卯艺术设计品等。
传统建筑之所以坚固、家具之所以耐用,与其精湛的结构工艺息息相关。结构的连接方式千变万化,但不用一钉一铆,将两个木质单元通过凹凸结合的方式严密扣合的工艺在却由来已久,《楚辞》中就已经有了“方枘圆凿”的记载。凸出为榫(枘)、凹入为卯(凿),合称为“榫卯”,枘凿之间,变化万端。
榫卯结构融合了我国传统力学、数学、美学和哲学的智慧,是古典木工艺的灵魂,其结构工艺之精确,扣合严密,间不容发,有“天衣无缝”之感,完美展现了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。当代艺术家在榫卯方面的新尝试,既延续了古人开榫凿卯的传统工艺,也是对自身文化的觉醒回归。通过“榫卯”这一特殊工艺角度,透过设计创新的艺术呈现方式,使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工艺技术得以昭彰,不仅是一次针对传统工艺的回顾展示,更是一次对当代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的活性传承思考过程。
榫卯活性传承巡展首站在京举办(央广网记者 刘天思 摄)
据《集韻》记载,榫,剡木入窍也。榫卯,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,凸为榫,凹为卯。可以说榫卯工艺是理解传统工艺发展发展脉络的一把钥匙,在全球化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时代背景下,基于现代技术的发展、现代审美的变化、生活方式的转变等,如何在新生态环境下活性传承榫卯这一传统工艺,如何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当代设计艺术的审美品质,是当代传承者面临的问题。
据悉,本次特展为期20天,是榫卯活性传承艺术研究巡展的首站,由北方工业大学主办,系国家艺术基金年度传统交流推广资助项目。此后将在河南、河北、天津、深圳等地巡回展出,展示传统榫卯工艺文化研究,探索传统家具的艺术风格,提升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,推动全民文化觉醒,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启迪。